部分家长在考前表现得比孩子还紧张,无心制造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常常适得其反,反而增加了考生的心理负担。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少唠叨勤打气,以平常心对待 家长助考最忌讳的是对考生太关怀过度。比如现阶段,有的家长每天都询问自己的孩子“学习怎么样,成绩如何”等等,或每天做许多食物送到学校给孩子吃,过多的嘘寒问暖反而会让考生产生烦躁心理,许多考生反映“家长关心过细,自己的心里更难受”。实践证明,高考成绩优秀的考生,大多家庭和睦,父母与孩子相处如朋友,考生心理压力小,能够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 降低期望目标,别过于看重结果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在高考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考前目标过高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降低目标期望值,合理定位,力争做到“低目标、高要求”,要让考生积极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不要过于看重考试结果甚至是高考结果。 正确看待起伏,帮孩子树立信心 一两次考试考砸并不代表孩子的实际学习水平,重要的是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成绩有高峰和低谷之分,跌到谷底才有上升的余地,激发孩子的学习斗志,从谷底向上攀爬。要帮助孩子树立“只要高考一天没考,就还有下一次”的信念,告诉孩子重拾信心专心复习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