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有厌学情绪,而大多数的家长把错误归咎于校园生活中:单调的课堂,严肃的老师,玩闹不务正业的火伴,不良的教育制度,沉重的学业……可是却忽视了,其实家长教育才是大多数孩子厌学的本源,下面带各位看看这三种家教方法,你认同吗? 你的主要任务便是好好学习! 学习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习的才干并不独立在生活才干之外。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校园生活的主要内容。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别,爸爸妈妈的羽翼遮盖了真正的社会。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让他做他应该担任的家庭职责。如果孩子的学习变差,问题并不在浪费时间于生活中。 奖惩制度的滥用 奖赏与赏罚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并使他们感到焦虑。当学习的动力不再是内涵的兴趣,而变成外在的奖赏……很多家长习惯用奖惩制度对待孩子的学习体现,孩子考好了,奖赏孩子一个iPAD,带孩子去游乐场;考欠好,就不许孩子看电视玩游戏。 这种制度真的有用吗?爸爸妈妈的毅力无非是让孩子体验到差距,考得好和考的欠好是有差异待遇的。但是孩子往往变得名利,在这种奖惩制度中,爸爸妈妈的爱消失了。 有的爸爸妈妈并没有这样要求,而是在孩子学习有了前进今后忽然提出意外的惊喜。在这里不赞成使用奖赏并不意味着爸爸妈妈不能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时候去欣赏和鼓励他,只是不要试图去用一种“奖赏制度”去操纵孩子的行为。 在漫长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物质奖赏是非常软弱的,心里自发的动机才是最耐久有用的动力。 不公平的比照 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一个斗争和尽力的方针,以此鼓励他们的生长。 其实,家长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比较和言语刺激不仅难以起到一种鼓励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更加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倍感压力,很容易泄气从而厌恶学习,结果使教育进入“恶性循环”。 处处拿孩子与别人家的比,不如让孩子和自己比。拿他的今天与昨日比较,细心找出他的前进。如,从孩子不自动上学到自动去;从回家不自动看书到自动看一页书...... 爱惜孩子一点点的前进,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前进,感觉自己是有无限希望的。那时,他才会尽力去争取大一点的前进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才干拥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和自强精神。 上面都是一些令孩子厌学的家教方法,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有一点点的感触呢? |